快时尚DTC出海品牌,也成为了工厂们在SHEIN之后的另一个选择。
SHEIN以及他的后进们,似乎成为了眼下中国服装供应行业的“救星”。
只不过,隐藏在其背后的隐忧,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快抛快销?速度、质量、浪费困局
SHEIN在2020年营收近100亿美元,已经连续8年实现增长超过100%,但是2020年的数据,其实并未达到其内部的预期。
在2020年上半年,SHEIN营收近 400亿人民币的时候,内部就制定了冲刺千亿规模的目标。但实际情况来看,其下半年的增速已经放缓,营收不到300亿元。
只不知其库存是否是依照目标采购,还是依照实际情况采购。倘若是依照既定目标采购的话,那就意味着有300多亿的库存实际上是滞销的。
即便库存方面没有问题,实际上也透露出了SHEIN对目前全球快时尚市场 过于乐观的估计。
一方面,SHEIN在大流量大销量的支持下,成功对亚马逊等电商龙头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SHEIN在快时尚基因下携带的问题从未有效解决过。
比如质量问题。
专业DTC独立站评分网站Trustpilot上,46735人给SHEIN打分,总评分仅2.6分(满分5分),评价等级是“Poor”。
其中打了最低等级“Bad”的消费者,占据了41%的比例,稍好一点的“Poor”,占了13%的比例。
也就是说,负面评价在SHEIN的评分中,占比高达54%。
不仅如此,SHEIN曾经因为发动内部员工给网站上好评,被Trustpilot严厉警告过。这25%的“Excellent”当中,是否掺杂着水分?
质量问题必然产生退货问题,事实上,快时尚品牌在“浪费”这件事上,向来饱受诟病。
在快时尚产品出口过程中遭遇质量问题的投诉,很大程度上都是尺码问题。
“我们的产品投诉当中,50%以上是投诉尺码问题。大部分产品都偏小。”快时尚独立站卖家严燕说,正常情况下,如果找国内的工厂拿货,在独立站上销售都要加1-2个码,比如M码的要标S码,XXL码的可能要标L码的。
更关键的问题是,不提供欧美尺码的这些工厂,本身也没有标准的尺码对照,卖家很难衡量一件衣服是要加一个码还是两个码。
不过在货到之后,怎么判断尺码是否有误?肯定是要试穿过的。而这些试穿产品被退回到卖家手中的时候,基本只能等待销毁,无法做二次出售了。
作为快时尚的前辈,如今已经“声名狼藉”的H&M,就做出了十分恶劣的表率。
据媒体报道,H&M从2013年以来,一共烧超过80吨衣物,平均 每年要销毁12吨。(法国《费加罗报》)
保持高速运转的SHEIN,是否能做得比H&M好?SHEIN的后进者们,又能否更进一步?
或者说,为了保证更新频率,这些快时尚DTC品牌造成的浪费,比H&M等快时尚前辈更甚?
我们不得而知。可以看见的是,SHEIN已经在诸多西方媒体的炮火下,就环保问题被一再列为反面典型。
在全国服装产能过剩的大趋势下,快时尚DTC品牌的崛起,本该,也应该是缓解服装工厂窘境的一剂解药。
只不过,无论是资本、DTC品牌,还是下游工厂,还是要留意“剂量”,是药三分毒,凡是过犹不及,还需从根源解决问题。
(文/跨境电商蓝海亿观网 陈键彬)
转载请注明:拈花古佛 » SHEIN一件衣服赚4元,利润薄如纸,工厂为何还抢着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