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古佛拈花方一笑, 痴人说梦已三生!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天下杂侃 拈花古佛 745℃ 0评论 繁體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冬天的活法。

作者:王志纲 智纲智库创始人

来源:智纲智库(ID:wzggzswx)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又到了岁末年初的时节,不少朋友私下里问我:2024年到底会怎么走?言语间既有迷茫,也不乏“明天会更好”的朴素愿望。

如何看待过往与未来、现象与本质、机遇与挑战,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因此,我想借由这篇文章,结合一年来的所见所闻,谈谈我所认识的当今世界和中国,或许能对你来年的工作与生活有所启示吧。

01

冰火两重天

这一年间,我与不少企业家协会或者组织交流,得到了一个很真实的现象:

那些原来光鲜的老板群体,有接近1/3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意捉襟见肘,甚至连高尔夫球都打不起了;有1/3陷入纠缠,或是忙于躲债,或是忙于催债,总之不得安生;至于那些之前积累下浮财的人,一心只想着转移资产,远遁海外,只有不到10%的人,还能安安稳稳地做生意。

让人不由感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老板如此,中产阶级亦然。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印象深刻的视频,一个女人在哭诉,原先老公在企业做高管,年薪百万,待遇优渥,他们以此为基准规划人生,买豪宅,上国际学校。

没想到一夕之间,老公失业,只能靠跑滴滴赚几千块钱,作为全职主妇的妻子,感到世界在眼前崩塌,房贷的压力和昂贵的学费,压得她喘不过气,又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只能痛哭失声。

这样的故事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以地产为例,连续三年的低潮,昔日百强房企一半已经暴雷,超过50%的从业者失业,不少人的生活被彻底打乱,陷入动荡之中。

老板和中产阶级难,普通百姓同样不易。

临近年底,我的孩子们纷纷从各地飞抵深圳,一家团圆。临行前,一位阿姨的航班却出了问题,死活上不了飞机,只好辗转了两三天时间才抵达深圳。

了解后才知,一个普通的家政阿姨,因丈夫经营失败,也被连带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以至被“限高”。可见此番经济困顿波及面有多大。

从企业家的躺平,到中产阶级的动荡,再到基层百姓的境遇,仿佛一切现象都说明“凛冬将至”。

如何看待当下的形势和未来,乐观与悲观派各执一词,悲观派占据主流。毕竟出口下行、总消费不振、产能过剩等确凿无误的事实,都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经济转型新力量,今年也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

前段时间,一位名气很大的教授做内部分享,他足足列举了十三条理由,用严谨的数据和逻辑推理,得出极度悲观的结论,类似的观点我还见过不少。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83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万,平均竞争报录比为71.57:1,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以黄奇帆为代表的乐观派,却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他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驶过激流险滩,走在了正确的轨道上,复苏无非是时间问题。他同样也列出了一系列数据。

我和黄奇帆先生认识已久,他扎实的宏观经济功底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都是我很敬重的。他的文章我也仔细读过,的确有见地。

在我看来,两种泾渭分明的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立场不同,导致结论迥异。从事战略咨询近四十年,我逐渐形成了一套立体、动态、辩证的视角。

今年以来,我走过十几个国家,也深入考察了几十家企业,从而得出了与乐观派、悲观派均不尽相同的观点。

02

旧船票与新客船

在我看来,中国现在面临的不是简单的繁荣或者衰退,而是一场内外部同时发生的深度结构性调整,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既受制于世界宏观环境变化的大逻辑,也受制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逻辑。

调整的阵痛会持续一段时间,要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从外部宏观环境上来看,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初现成效,地缘政治、经济周期的不确定性,技术制裁、贸易壁垒的持续影响,深刻重塑着全球产业链结构和商业规则。

但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对外开放的新路,结构性机遇蕴藏其间。

过去三年,从超级宽松到激进加息,美联储完成了拯救市场和抗击通胀两大业绩。

在2023年流动性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美元资产逆势上涨,通胀率下降到3%,失业率依然维持在历史低位,就业、消费和服务业保持强劲势头,美元霸主再一次体现了强大的威力。

美国经济高奏凯歌的同时,不忘对中国的打压。以2017年特朗普上任为标志,美国将中国列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采取遏制中国的路线,从特朗普到拜登,严重对立的民主、共和两党,在对中国的打压这一政策上,实现了罕有的延续性。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一点,无论短期内中美之间是缓和也好,紧张也罢,中美间竞争是战略性的,是不可调和。对于美国而言,中美博弈是不计工本和不限手段的。

从内部产业结构而言,旧经济遭遇危机,新经济方兴未艾。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交流,我能直观感受到何为苦乐不均。

有人叫苦连天,有人高歌猛进,有人楼塌了,有人起高楼。以房地产为例,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接近腰斩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如此迅猛地下行,对于房地产上游的钢铁、水泥、施工,下游的家具、家电、装修装饰等行业都影响巨大,和这些行业的人交流,感受到的是难以承受之重。

和新能源行业的人交流,尽管同样存在种种问题,但大家依旧乐观,认为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都可以靠发展来解决,阿里巴巴山洞的大门仍在敞开。

至于我身边那些啼饥号寒、纷纷躺平的老板们,绝大多数都是旧经济的从业者或依附者;新经济的从业者们,忙得甚至来不及发表感想。

我亲家的孩子,一个刚刚从法国毕业不久的小姑娘,回国做网红,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在全网收获数千万粉丝,事业高歌猛进,可谓“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内外部同时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归根结底,都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正处于上下半场转型的关键阶段。

当下的中国,就像一辆正在高速前进的汽车,在新旧交替的转型阶段,需要重新踩离合挂挡,这需要时间,更需要磨合。

如何登上新的客船,如何平稳驶向远方?不仅考验着每一家企业的生存法则,更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03

中国企业出海的三条路径

2023年,中国对外出口总量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双双下降,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很多人感到悲观。但在我看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走出一条全新的突围之路。

纵观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以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本应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技术密集型企业。

但美国为了限制中国高科技发展,实施非市场化管制手段,对与美国直面竞争的通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中芯国际、大疆创新、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实施管制。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对高科技保持垄断的野心。

“劳动-资本-技术”的发展路径受阻,中国开始转换思路,从“中国拥抱世界”变成“中国走向世界”,评价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指标将从“对外出口总量”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变成“中国对外投资增速”,这是底层逻辑层面的范式革新。

据商务部和外汇局公布,2023年1-10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为11.4%,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为17.3%,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为27%。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出海拥抱世界,将是大势所趋。

总结来说,中国企业出海大致有三条路径:

 

第一条出海之路,是传统产业往东南亚转移。从数据上来看,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2023年年初,直接投资企业数6500家,一场新的“下南洋”正在酝酿。

今年以来,我有不少原本在珠三角做工厂的企业家朋友跑到东南亚投资建厂,从传统产业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复现了当年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前段时间我又去了一次越南考察,感慨很深。越南街头遍地是摩托车,路边小摊贩络绎不绝,不仅长得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时代内核也很像,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全球产业链转移给越南带来了历史性的契机,中美贸易摩擦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对于有志于走出去的企业来说,东南亚值得高度关注。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越南“有望成为全球新的制造中心”

第二条出海之路,是通过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充分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

2023年10月17日,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印尼迈入高铁时代,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和中东各国从基础设施、高端制造到科技创新方面持续深度合作,直接输出中国成熟的经验。与之对应的,是中东主权基金在中国布局日趋火爆,这种双向合力正在成为重要趋势。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山东重工集团在埃及参展第五届中东和非洲智能交通展

第三条出海之路,中国的高端产业,尤其是以新能源为领军的龙头企业,正在向欧洲大举进发。前段时间,智纲智库与隆基绿能的钟宝申董事长交流,他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那时,他刚从欧洲回来,和德国工业部部长交流完,这位部长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他说,上世纪90年代,外资车企开始扎堆进入中国,尤其是德国汽车,凭借强大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一路攻城略地,当时中国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条款,要求合资办厂,以技术换市场,不能单纯倾销产品。

今天中国的光伏产业如同三十年前的德国汽车一样,技术力全球领先,想要打开欧洲市场,单纯靠产品倾销的逻辑一定走不通,必须要像当初的德国企业进入中国一样,融入当地才行。

钟宝申对话德国工业部长的故事背后,一方面能看出中国企业出海模式的迭代创新,另一方面更令人感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主客易位,中国广阔的市场容量、坚实的工业基础、充足的人才资源、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所形成的厚积底蕴,正在改写全球贸易格局。

从简单的衣服鞋帽换到科技含量极高的机电产品和光伏产品,繁忙的中欧班列见证着以中国为主导的全新贸易结构正在崛起,能够把握这一机遇的企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04

是麻雀还是凤凰

说完了外部环境,我们再回归国内市场。

当前中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大历史阶段,一方面是旧的发展模式和结构不再适宜,传统加工制造业受大环境影响,低利润和高成本的矛盾愈加凸显;房地产业受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影响,大量房地产头部企业暴雷,面对这场席卷全国的新旧经济洗牌,我简单将其概括为“麻雀效应”。

以珠三角为例,来剖析麻雀的生成史。

从20世纪80年代,部委企业进驻、“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走私贩私、倒卖批文的贸易时代;到90年代,民营企业开始起步,以华强北为代表,家电、消费电子引爆的元器件需求催生的电子时代;再到进入新千年后,中国入世,互联网产业第一波行情开始爆发,工厂经济向楼宇经济转型,手脚经济向头脑经济转型。

“东南西北中,发财下广东”,“麻雀”的天堂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氛围中快速形成,全国富有生机的“麻雀”都汇聚在这片丛林里。

但随着人均GDP已经迈过一万美金的大关,大湾区成为全球产业链最完备的世界工厂,高科技产业全面开花。树林不断升级,麻雀生存的环境越来越逼仄。

此时此刻,摆在麻雀面前的只有三条路:

一是转移阵地,无论是向东南亚转移,还是向内陆省份转移,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空间才能生存,很多“麻雀”选择“东南飞”,这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二是少数的“麻雀”在环境倒逼下,勤练内功,在未来产业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与产业生态方面下大力气创新,最终成了凤凰。从“麻雀”到“凤凰”的蜕变,是充满痛苦的涅槃重生之路,但同样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至于那些既不想迁走又不能杀出重围的“麻雀”,只好选择第三条路,像广东人曾经最喜欢吃的荷花雀一样,成了餐桌上的美食,彻底被时代抛弃,这正是目前很多人面临的尴尬处境。

麻雀寓言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05

四新改变中国

旧经济的转型同时,是新经济的潮涌。

这一年间,我有意与更多从事新经济的企业家交流,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时代正在呈现出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我将这一趋势概括总结为“四新”,即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新消费。

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四新”将主导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大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破题点。

第一“新”,是新基建。在我看来,智能化和大数据对各行各业的赋能植入,可以说都叫新基建。当下最为热门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都属于新基建的范畴。

尤其是人工智能,2023年可以说是人工智能元年,我亲身经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我在成都有一所书院,叫做望蜀书院,历时三年终于修葺完成,我特意邀请了一位学养极深的老先生做赋纪念。

赋文初稿完成后,我广邀亲友试读,我的妹夫,一位定居美国的核物理学博士发来一篇读后感,内容旁征博引,文字洋洋洒洒,令人耳目一新。

我不由心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慨,没想到这位理工科博士的文化造诣竟然达到如此地步,我还特地把这篇读后感发给作者,老先生看完后也很激动,引以为知音。

故事最后,我妹夫揭开谜底,这篇雄文并非出自他手,不过是把赋文输入了ChatGPT,由AI自动生成了一篇读后感,竟起到以假乱真之效。

这不由让我感慨,AI这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将比一个半世纪前发生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更为宏大、更为深远。

在新基建的加持下,很多传统行业也逐步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转变。

今年10月份,我受邀去西藏昌都市考察,当地政府安排前往中国第二大单体铜矿玉龙铜矿,我原本以为只是传统的矿山,看到的场景却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在智能采矿办公区,六七块监控屏幕上各种生产数据、设备信息不断跳动,只要寥寥几个工程师,就能远程操作进行挖掘和钻孔、推土作业;车辆分布,自动规划采矿作业生产计划这些数据实时显示。整座矿山的效率之高、智能化程度之深超出了我的想象。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玉龙铜业生产车间

第二是新能源。

早在去年,我就受邀担任隆基绿能的董事。借此契机,我得以了解光伏产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真正见识到了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

与隆基绿能几位创始人深入交流后,我发现其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还是靠强大的综合成本优势。

据创始人李振国介绍,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根本规律就是度电成本。隆基绿能现在的发电成本仅为每度1角几分,国内光伏发电平均成本为0.29-0.30元,优于煤电的0.35左右成本,这条成本线是光伏行业的生死线。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当新能源企业不再依靠政府补贴实现盈利,行业的奇点时刻就此到来。

除了光伏产业外,目前中国的特高压、光伏和电动车等领域,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

特高压的技术手册和业界标准都是从中文翻译而成;再比如光伏技术,目前主产业链中,中国光伏硅片占到全球95%,电池、主机和多晶硅,占比最低也超过70%,全球太阳能技术真正由中国公司来引导;宁德时代在电池市场也占据全球第一的宝座……

正是这一系列的成就,中国才有勇气向世界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这也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最强底牌之一。

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2024新年致辞中说的那样:“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我们坚信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是最确定的发展趋势”。

第三,新智造。

对于制造业来说,能否赶上这一波智能化浪潮,很可能是决定未来生死的关键。

现在很多人认为机器手臂、无人工厂、黑灯工厂就是智能制造的“代表”,实际上这是非常片面的认知。

智能制造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过程管理、生产交付、运行维护等等各方面提高智能化水平,只有提升了决策层、管理层、研发层的智能化水平,才算是货真价实的智能制造。

我前些天去东莞考察一家床垫企业——慕思,非常受启发。作为最传统的家居行业,慕思从2015年起就重金投入智能化改造,不仅仅是把新的数字化技术照搬引入,更是从内到外,从组织架构、管理,人才结构,甚至是企业观念、文化等一系列的转变。

对于像慕思这样的传统制造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经过8年持续的投入和奋斗,慕思是生产、服务、产品、门店,物流等环节形成数字化闭环。

我去工厂参观时发现,从产线下料到产品最后的包装,慕思整个工艺生产线上竟然只有两处有人工干预,自动化率非常之高。

与此同时,慕思还通过海量的数据反馈调整,不断迭代其核心技术、能力和产品,把床垫做到极致,甚至接近奢侈品,在欧美市场也很有竞争力。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王志纲老师考察慕思工厂

无独有偶,我在山东考察一家钢铁企业——永锋集团。这家企业在近乎全行业亏损的大形势下,依然保持业内相当高的利润率,并且在吨钢成本和人均吨钢产量这两项重要指标上,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永锋成功的秘诀,就是以精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

带队走访永锋,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科幻感十足的智控中心,简直就像好莱坞大片里的作战指挥室。400多块各类电子屏上数据跳动更新,37个操作岛连接着现场三万多台设备,向5公里外的生产基地传达指令。

每一炉钢水冶炼前,模型已经自动计算出物料加入量;冶炼过程中,备料、加料、操枪均由系统自动化完成;当冶炼完成,生产成本已经自动核算,从视频、运行参数中看到的比从前在现场了解的还要精准。站在智控室,你能真切感受到这颗超级智能大脑的时刻律动。

和永锋集团的高管交流,他们强调的一个概念,我非常感兴趣。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但绝大多数都被浪费掉了,每一个生产单元仿佛一个孤立的数据孤岛,工序、厂部之间协同困难,而数据从产线向上的流动需要经过层层传递,数据的精确性、实时性就在纵向传递和横向壁垒当中遭遇极大的损耗。

很多环节只能是“老师傅带小徒弟”,凭着经验和感觉操作,无形中增添大量成本。

永锋智控平台的建设,核心就是要解决数据有效利用的问题,让数据得以极大透明和实时联通,全厂、全流程数据在统一平台上流动、汇聚,直接为智能应用与各级人员管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根据高管介绍,永锋智控中心每天所产生的数据大约有15亿条,在数据的有效应用方面大概能做到30%。

这个数字听上去不是很高,但其实对上游的工业企业来说,平均数不过5%,永锋30%的数据利用水平,已经是行业平均的近六倍。

而如果进一步畅想,数据利用水平如果能到80%,还有超过一倍的提升空间,智能制造提升的空间仍然相当大。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2023年11月,王志纲战略书院班赴永锋集团研学

面向未来,新智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头脑”到“四肢”多方面的转型升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企业长期的投入和坚持。

 

第四“新”,是新消费。

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还是高质量发展,核心都是创造增量。增量又分为两种,其一是“硬增量”,比如上文提到的新能源、新基建、新智造;另一种以消费服务业为代表的“软增量”,当内卷叠加内循环,消费将成为穿越经济周期的新抓手。

硬增量常常吸引眼球,软增量则长期为人所忽视。事实上,这两者互相为用,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未来。

当前中国的新消费格局,呈现出多元分化的态势。一方面,波司登推出五、六千一件的高价羽绒服,今年我去欧洲考察,在机场看到漫山遍野的波司登广告,十分夺人眼球。

另一方面,五、六十一件的军大衣同样大行其道。两者在物理功能(御寒)上相差无几,军大衣通过社交媒体的渲染,还更多出一层时尚色彩。

两相对比之下,足以发现,未来的商业创新不再是讲故事编概念的玩法,关键是你有没有锚定消费群体,能不能真正地贴近消费者,尊重商业规律。

我认为,在过紧日子的大形势下,中国的“优衣库”“无印良品”会大量岀现。拼多多的逆袭,快时尚希音(Shein)的风靡即为明证。

以希音为例,希音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对供应链的高效重组和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使其做到了极致的“快”,能够迅速匹配潮流的转变,实现从用户到生产端的反向定制。

希音成功的背后,是珠三角40年打造出的世界最强大供应链的支撑,以及大数据和智能化在商业实践上的应用,这是一个很有认识价值的案例。

新消费不仅改变中国,还正在改变世界。中国的跨境电商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风暴,Shein、TikTok Shop、速卖通、Temu这“出海四小龙”,正带着中国成熟的互联网模式,强大的供应链和创新的管理方式,在全世界纵横捭阖。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Temu是拼多多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该平台于2022年9月1日上线,首站面向北美市场。上线仅一周,就成功冲进了美国购物应用排行榜的第14名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以为欧美发达国家有多么先进,其实英国到现在的光纤入户率只有8%,直到2017年,移动支付才超过现金和信用卡,成了英国最常见的支付方式。我此次去欧洲考察,手机天天断网,特别英国,网络通畅程度还不如西藏。

不比不知道,中国通讯交通基础设之发达远甚欧美,在应用层面的创意和玩法,中国同样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新消费的另一个规律,是消费重心将不断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移,伴随交通条件改善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才、资金、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成为现实,不局限于固定办公场地的数字游民大规模出现。

与此同时,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文旅康养等生活要素的流动,同样蕴含着巨大的红利。

这种红利,我把它总结为三“生”有幸,即生意、生活、生命三者的统一:在生意上分工协作,在生活上丰富多彩,最终为生命创造价值。

大健康、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美丽经济、银发经济等领域,蕴藏着巨大商机。

转载请注明:拈花古佛 » 王志纲:做好打持久战、过紧日子的准备!

喜欢 (1)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