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古佛拈花方一笑, 痴人说梦已三生!

互联网金融趋势:风险控制+深耕细作

互联网金融 拈花古佛 7524℃ 0评论 繁體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经过一窝蜂式的野蛮生长之后,宝宝们收益集体下滑,连余额宝收益率也跌破4%。此时人们不禁思考互联网金融今后的趋势:进军垂直领域、风险控制及深耕细作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趋势一:垂直领域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互联网金融之时,显然垂直领域的互联网金融比百搭型互联网金融有更多的优势。其实,这个问题在去年10月戴志锋等出版的《解构互联网金融实战:探寻金融的“风口”》一书已经谈到。

谈到垂直互联网金融,相应的垂直领域可能很多,也可以用“互联网金融+垂直行业”的方法理解,例如“电商+互联网金融”,“地产行业+互联网金融”,“零售行业+互联网金融”,“物流/供应链+互联网金融”,“软件行业+互联网金融”,“IT设备商+互联网金融”,“家电制造业+互联网金融”等。

最近,笔者注意到“互联网+消费金融”开始兴起,例如百度金融、惠人贷等开足马力介入。这些公司在思考如何将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结合、大数据结合、电子商务结合。说白了,就是“互联网+”理解的延伸,消费金融能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例如,惠人贷的投资方之一即举例说,过去从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最少在两周以上的审批流程,如果利用惠人贷之类的体系,可能只要两三天,即可能第一天抵押掉,第二天就可以给你放款。这让我想起雷军互联网思维7字诀中的“快”字。

趋势二:风险控制

虽然现在互联网金融很热,但投资者仍然对其心存疑虑。最近就有报道提到:互联网金融经过一窝蜂式的野蛮生长之后,宝宝们收益集体下滑,连余额宝收益率也跌破4%。互联网金融用户最大的担心自然是其风险控制能力,这个我在去年的博文《没互联网思维搞互联网金融的危险》中就提到“风险常在热潮之后”。

我一直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问题,最近碰到好几个朋友即谈到其中一些策略。例如,惠人贷CEO李晨就和盘托出他们的策略:坚持自建风控模型、组建风控团队,拒绝采用风险外包的形式,包括引入外部担保机构;在产品上严格遵循P2P小而分散的理念,将理财人的风险分散;在内控层面,不搞资金池,坚持个人到个人的债权匹配;在风险储备金方面,借鉴专业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计提的方式进行利润的分配,为理财人提供专业的保障方案。

其实,我觉得还有另一个风险是人才团队风险。正好碰到上述消费金融惠人贷的投资方之一——凯兴资本执行合伙人潘石坚。这位老兄可挺“贼”,他悄悄告诉我,他在投资惠人贷之前就“偷偷”暗访考察了现任CEO李晨的老底。

说起来潘石坚先生的“暗访”,几乎可以与“侦探”相媲美。潘面带神秘地说:他对惠人贷团队做过很深的背景调查。他知道李晨是北银消费的,就找了北京银行首席风险官,问李晨在北银消费的情况。在风险控制方面觉得还不够放心他就找李晨聊天,看一看这个人的情况,最后确定李晨读书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工作是个很优秀的员工。

他另外还透露,他们投资P2P互联网金融时,希望找一个保守一点的人而不是找激进一点的人,相对来说是一个保守些的团队才能把风险掌控好。你看,这和许多人想像得搞“互联网+”更需要激进派有着天壤之别。

趋势三:深耕细作

深耕细作也是我比较提倡的互联网金融的理解。这其实符合很早以前就流传的一个原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前者说是的蓝海或“从0到1”,后者则是深耕细作、追求卓越。

然而,深耕细作说起来容易,能够真正清除浮躁静下心来真正实干的团队太少了,毕竟外界的诱惑太多了,毕竟这时代有那么多投机耍滑的人或公司在短期内夺人眼球。

前面提到众多“宝宝们收益集体下滑”与愿意深耕细作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甚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有的人将互联网思维中的“快”理解成快速吸金进而快速收益,而常常忘了自己吸金或收益背后所依赖的核心竞争力。

我理解,互联网金融中最需要深耕细作的是,如何将资金投入到最该投的地方。这一点,惠人贷CEO李承与我不谋而合,他提到,搞互联网金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效率和理念,使信息透明化、资金流以最快的速度流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去。互联网文化和金融文化必须融合到一起”。

另外,我觉得,深耕细作还表现在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的深入结合。对于大数据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作用,可以看一下潘石坚先生举的一个例子:

假如某商户要进一些货,就觉得缺50万块钱就是很难,很难解决它这个问题。如果通过大数据来分析的话,比如说这个商户已经在这个地方经营了十年,他每个月的营业额和流水都很好,甚至可以去物业公司看他的交水费、电费、物业管理费的情况,如果都很好,就可以判断给这个企业有一个支持。

潘石坚先生这样说,他在投资惠人贷时,就是希望把大家的智慧结合到一起,考虑怎么利用大数据筛选客户,怎么把资源都惠及到惠人贷这一个点上,让它稳步发展。你看,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并没有想像得那么遥远,那些想深耕细作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不会放过这一机遇。

总之,任何事情过热之后都会有冷静期。互联网金融过热之后,许多投资者已经认识到,金融必须回到其本质,所有不想控制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都是耍流氓,所有不想深耕细作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都是大忽悠!

转载请注明:拈花古佛 » 互联网金融趋势:风险控制+深耕细作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